一年一度的白沙屯媽祖進香熱鬧進行中
媽祖進香慣例行程大致如下:
放頭旗→登轎→出發→到北港→拜天公─進火→回宮→遊庄遶境→開爐
有些沒參加過的朋友看著新聞常在說的一個名詞「香燈腳」感到不解,為什麼叫「香燈腳」而不是叫「信徒」,你知道由來嗎??讓降叁來好好解釋這個名稱的由來與含義:
「香燈腳」最早其實應該叫「香丁腳」,這個優美又有傳統感的詞句,是白沙屯媽祖進香文化中特有的一種稱呼,具有濃厚的臺灣民間信仰色彩與歷史意義,為什麼後來變成了「香燈腳」。

「香丁腳」的由來
早年農村社會,有能力參與進香的村民大多是家境生活條件允許的家族、參與徒步進香,因為途中會協助接替扛抬媽祖神轎或頭旗、所以這些有能力條件的家庭大多會派出家中的男丁擔負起徒步進香的重任,在夜間行進時追隨馬前鑼清脆的鑼聲跟隨神轎日夜而行,如此深具台灣古早味與宗教涵蘊的稱謂,成為白沙屯特有的『香丁腳』意象。
現在,進入21世紀,雖然已經沒有穿草鞋的進香客,但是這種無懼風雨、一心追隨媽祖進香的心意,流傳至今,『香丁腳』此一充滿古意之名辭,也依舊被保留下來,並成為所有參加白沙屯媽祖進香信徒之最佳稱謂。
(資料來源白沙屯媽祖網站)
演變到今天因為已經不適只有男丁參加,且參與的人都像一盞燈照亮著媽祖進香的漫漫長路,所以慢慢就由丁改成了燈。簡單說
- 「香」的意思
指的是「香火」或「香爐」,象徵神明的靈氣與信仰傳承。
在進香隊伍中,會有人專門負責抬香爐、護香火,是整個進香過程的核心之一。 - 「燈」的意思
古代是由壯丁所以採用「丁」,現在指的是神轎前後每個照耀來去之的「燈」,代表光明、方向與護持神明前行的力量。這些燈=信眾們行進間的點點燈光,也等於護持著媽祖進香這段漫漫長路的照路人。 - 「腳」的意思
是台語「人力」或「隊伍裡的腳力」的說法,意指徒步跟隨的成員。
如「工腳」就是工人、「水腳」就是協助辦桌的人,「舞獅腳」是舞獅隊成員。這裡的「腳」其實是就是一同護持這份信仰傳統的每個人的代名詞。

香燈腳是誰?
- 是親身參與徒步進香、隨媽祖神轎(粉紅超跑)前進的信眾。
- 他們沒有固定身份,可能是善男信女,也可能是年年報名跟隨媽祖的信徒。
- 香燈腳不只是「走路」的人,扛轎、提燈、扛旗、背香擔、設香案,並參與過程的人皆可稱為香燈腳,是信仰實踐者、護持者、文化傳承者。
「香燈腳」這三字代表的不只是身體力行的朝聖之旅,更是一種將自己奉獻於媽祖信仰下的虔誠與承擔。跟隨香火走、提著神燈行,是對神明的一種信賴、對生命的一種期許。
這樣的解釋應該還算清楚吧。
以上的文章內容不代表任何宗教教育體系,純粹是降叁的體悟感想筆記,希望對某些人會有幫助,當然如果您看完刺眼,也請不用理會我直接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