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典-心經淺解

你讀心經,你為什麼讀心經,心經一共二百六十字,是佛教界最耳熟能詳,學佛者時常念誦的一本經。《心經》,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教中極為重要的一部經典,尤其在漢傳佛教、藏傳佛教與禪宗中廣泛流傳。它雖然只有260字(漢文版),但卻濃縮了整部《大般若經》的核心智慧,因此被稱為「經中之王」,或「般若精髓」。

經共有七個翻譯,唐朝三藏大師玄奘新譯,文雖是簡單的但義是深奧的。讀經當重意義,不可徒在文字上死執。今天就來聊聊這本經真正想說的,當然這就是我的一家之言,也請別太刻意的去理解

圖片來源:元代趙孟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經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下面有兩個我覺得所有人應該都能懂得解釋分享給大家

經文淺解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觀世音菩薩說依『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修行至高深的境界時,你能洞悉世間的一切人事物。原來都是空的還能超渡一切的苦難。

修行不是外求神明,而是內觀本心,深行智慧。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通達稱著):一切的色相,它的本質都是空,因世間的一切事物都由心生(或說經由人的意識)而創造。但當証悟空性的道理以後你就會體會:諸色相其實就等於是空,諸色相是經由人的觀感意識所產生,所以一切的色它原本就是空的,反之亦然感受、思想、行為、意識,也是相同的道理。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舍利子:空性是萬法的基礎,它能讓你體會出人世間的一切都是幻(暫)有,所以沒有所謂的生始、滅絕、骯髒、乾淨、增加或減少。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一切既然都是幻有,空中自然無一物可觀得,故說無空中色。一切既然都是空,當然我們就無任何的思想行為意志,也就是六根徹底的清淨。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這時你所觀看的世界就是空的,甚至整個人進入無意識的境界也。沒有「不明白」,也沒有「已經明白了」。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沒有生老病死,也沒有「已經參透生老病死」,沒有痛苦產生,和設法消滅痛苦的煩惱,也無聰明巧詐和得失心,既然無得失心,你就是活菩薩。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所以依著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能讓我們的心毫無牽掛、憂慮、惶恐,也因而變得清明、自主、理性,所以就能遠離所有是非妄想,到達極樂世界。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亞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佛都是依這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所以能到達佛的境界所以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是最有神力、能到達大光明處、至高無上、超優等的咒能消除一切的苦厄。真的。

★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佛,皆是依靠「空性智慧」而成佛的。不是神力、不是苦修,而是智慧。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所以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等於就是咒語,這咒語有說:修行去吧!修行去吧!修、行到極樂世界吧!全部修、行到極樂世界吧!覺悟阿!但願。

經文白話

當初,有位善於觀察自我的修行者,依智慧到彼岸的方法進入深層思考。他發現:“眾生以自我立場,評斷現前情境的好壞順逆,心生愛憎分別,痛苦煩惱便因而產生了!”

佛陀對舍利子說:舍利子啊!宇宙中凡是存在必然變化,凡是不變化必然不存在,我們的心也是如此。

舍利子啊!情境只是一時變化,沒有好、壞、順、逆、淨、垢、增、減。我們的心要像鏡子一樣反映當下,不要想它怎麼來、怎麼去,不要以自我立場去分析眼前情境,也沒有所要分析的對象,沒有主觀想法。眼前情境沒有順逆,內心也沒有愛憎分別。

如果能達到這種境界,苦無從產生,也沒有苦需要消除。身心與當下合一,無所欠缺,也無所得。

雖然無所得,但修行者依智慧到彼岸的方法,悟通生命實相。他的心沒有掛礙、無有恐懼、遠離顛倒夢想,豁然頓悟。

過去、現在、未來的開悟者們,都依智慧到彼岸的方法,達到最高覺悟。因此我們知道,智慧到彼岸的修行方法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是真實不真實的。

智能彼岸的境界,美妙得無法用語言描述,我來歌頌唱詠:去啊,去啊!去彼岸啊!大家都去彼岸,迅速完成開悟多美妙啊!

(出處: 漫畫家蔡志忠)

 

如果用一句話說《心經》的精髓,那也許我會這樣說:

一切皆空,但空不是虛無,而是萬法無我、一切依緣而生。放下執著,定能覺悟,願眾生得大自在。